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节水灌溉行业,致力于节水灌溉装备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以及节水灌溉工程项目设计、施工、技术服务等。经过多年的积淀和市场开发,在产品和工程并举的业务模式下,公司在高标准农田、农村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治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智慧农业各领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成为从节水灌溉装备供应、工程设计施工到技术服务、后期运营管理的综合性系统服务商。公司主要产品为滴灌带、PVC和PE输水管材、首部控制系列之控制组件、过滤器、施肥机等节水灌溉装备。滴灌带及输水管材所需原材料为石油化工行业所生产的聚氯乙烯和聚乙烯颗粒,属于大宗商品;首部控制系列中的铁板(管)及电器组件一般为标准产品。由于节水灌溉设备需要根据不同地质条件进行定制,公司按照成本效益原则,主要采取“以销定产”的订单式生产模式组织生产,即以客户订单需求为依据组织生产。同时,公司对部分需求量大的标准产品会有适当备货。公司目前的销售模式主要为节水灌溉材料的销售以及为政府招标项目提供节水灌溉产品和施工服务。◇材料销售:公司材料销售包括滴灌带、滴灌管、输水管材、首部控制系统(过滤器、施肥器、自动控制器)及管件等,根据获取的订单和合同要求来制定物料需求采购原材料,最后根据计划生产成品。◇工程项目:公司在生产销售节水灌溉设备产品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承接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施工,提供从节水灌溉设备、器材和材料的生产,到节水工程设计、施工的整体解决方案。公司新增种植及农业服务运营板块,通过流转土地实际种植达到普及智慧农业管控平台的效果,从而实现大规模种植下的智慧农业平台各种管理模块的数据收集利用,培养壮大农业服务运营管理团队,完善延伸公司产业链。为了保障客户权益,促进工程质量改善,提高售后服务水平,公司将销售部门和工程技术部作为公司售后服务的主管部门,部门主管负责公司售后服务制度的执行,对售后服务工作进行监督并考核,受理客户投诉到公司的各类问题。公司产品和服务的售后责任直接落实到个人,项目经理为工程售后服务的第一责任人,销售业务员为材料销售的第一负责人,有效避免了责任不清的情况出现。公司是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第一批第一年)和微滴灌行业制标企业成员;拥有“德润农”中国驰名商标、水利水电总承包贰级资质、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贰级资质、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资质、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资质、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资质、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专业承包贰级、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贰级、国家灌溉企业等级甲壹级资质;拥有滴灌设备核心部件知识产权;截至报告期末,拥有专利技术114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软件著作权31项。报告期内,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给经济增长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公司围绕年度业绩目标,积极克服外部环境不利因素,专注主营业务,持续推进产品研发、生产和业务拓展工作,同时受益于10,000亿特别国债等政策支持,新签合同额稳步提升。由于行业整体毛利率下行,加之报告期内中标项目绝大部分尚未验收达到确认收入标准,导致营业收入及净利润有所下降。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500.58万元,同比下降10.8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95.64万元,同比下降47.85%;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127,051.86万元,同比增长10.69%,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89,383.91万元,同比下降0.35%。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家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此背景下公司主营业务得到稳定发展,获得一批高质量订单,同时持续沉淀大型项目建设的技术、人才、经验积累,进一步提升了公司整体竞争实力和持续盈利能力。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开拓市场,完善产业布局。2024年1月公司成立了慧收农业公司,有利于拓展项目后期管理及技术研发成果检验和数据收集;公司与保山市隆阳区人民政府、云南保山产业园管理委员会投资项目落地,2024年1月成立云南隆润公司,既能给当地带来税收和就业机会,提高农业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企业先进的技术、优质的产品和节水灌溉理念也可得到推广普及,同时拓展公司业公司“聚焦节水”发展战略,从我国实际的市场需求出发,在产品生产、工程应用等方面均形成了核心技术,并且持续进行滴灌带产品、农业灌溉物联网系统、工程应用等方面的研发和工艺改进。报告期内,公司自主研发的小流量(0.6L/h)滴灌带得到大面积推广使用;公司参与的河北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设施智能化灌溉施肥系统研发及其产业化”项目通过验收,并取得专利11项,软件著作权2项,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共拥有专利114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软件著作权31项。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的加快,数字农业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公司以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为导向,在智慧农业平台研发方面,不断补充完善新内容及模块系统,并用于工程实践,打造国内一流智慧农业建设项目。报告期内,公司在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完成了一万多亩智慧农业项目。灌溉主要是为自然降水量不足或分布不均匀的耕地补充水分,而灌溉质量的好坏则取决于能否根据植物的需水特性、生育阶段、气候与土壤条件等自身与环境状况制定专门的灌溉计划。节水灌溉是指以较少的灌溉水量取得较好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喷灌、滴灌、微喷灌因其节水能力强、灌溉过程可控、灌溉效果好而成为国际节水灌溉领域的主流发展方向。全球水资源紧张状况仍然严峻,节水灌溉是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必由之路。当今世界面临着人口、资源与环境三大问题,其中水资源是各种资源中不可替代的一种重要资源,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水的需求将显得更为突出,水资源将日趋紧张。据世界银行调查,占世界人口40%的80个国家面临水资源危机。为应对水资源紧张和缺乏,世界各国都大力发展节水产业,提倡节约用水。节水灌溉是世界灌溉技术发展的趋势,是缓解水资源危机和实现高效、精准农业的必然选择。在全球喷滴灌面积保持较高水平的同时,新型喷滴灌技术也快速涌现,包括水肥一体化、压力灌溉技术、埋藏式灌溉技术、喷洒式灌溉技术、散布式灌溉技术和智能式喷灌系统等,新技术的推广和产业化为喷滴灌设备的进一步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被列为世界上13个最贫水国之一。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3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2022年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为1,918.20立方米,仅相当于美国的1/6左右。同时,在我国目前64.61%的耕地分布在西北、华北、东北等北方地区,而干旱少雨导致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比较缺乏。在西北,50%以上的土地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而其他地区的土地没有灌溉就不能保证粮食稳产、高产。据我国《2023中国水资源公报》显示,我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576,远低于发达国家0.80的平均水平,更不及以色列约0.90的水平。据水利部、生态环境部的统计,在灌溉方面,耕地灌溉面积由2010年的6,035万公顷上升到2020年的6,916万公顷,年复合增速1.37%;耕地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稳中有升,从2010年的44.61%上升到2020年的51.30%。在节水灌溉方面,节水灌溉工程面积由2010年的2,731万公顷上升到2020年的3,780万公顷,年复合增速3.30%,远高于耕地灌溉面积的年复合增速;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占耕地灌溉面积比重呈现波动趋势,自2013年起持续增加,在2020年占比最高,达54.65%。全国仍有一半左右的耕地面积没有灌溉设施,属于“靠天吃饭”,接近一半的耕地灌溉面积仍在使用落后的灌溉方式。我国水资源匮乏且分布不均、农业灌溉用水利用效率低下,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是缓解我国水资源紧张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节约型社会、建立水生态文明体系的重要手段。随着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生态水利具有越来越多的政策红利,除水利部外,其他部委也多有提出涉及生态水利的专项规划和重大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计划。农业农村部每年度的高标准农田和高效节水灌溉等农田建设任务也不断提高节水灌溉建设规模。2024年2月,我国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第二十一年聚焦中国“三农”议题。文件要求以“千万工程”为引领,建设农业强国,并明确指出: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质量第一,优先把东北黑土地区、平原地区、具备水利灌溉条件地区的耕地建成高标准农田,适当提高中央和省级投资补助水平,取消各地对产粮大县资金配套要求,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过程监管,确保建一块、成一块;推进重点水源、灌区、蓄滞洪区建设和现代化改造,实施水库除险加固和中小河流治理、中小型水库建设等工程;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护;加快推进受灾地区灾后恢复重建。2、推进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完善农村供水工程体系,有条件的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暂不具备条件的加强小型供水工程规范化建设改造,加强专业化管护,深入实施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持续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发展智慧农业,缩小城乡“数字鸿沟”。3、完善乡村振兴多元化投入机制:强化财政金融协同联动,在不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开展高标准农田和设施农业建设等涉农领域贷款贴息奖补试点。我国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均与保障农业发展相关,都明确提出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具体实施措施,涉及乡村振兴、高标准农田、智慧农业等各方面。公司紧跟国家发展战略,围绕“乡村振兴、智慧农业”发展契机,奉行“德润群生、惠农利民”的企业精神,立足研发、依靠科技创品牌,布局全国,打造以智慧农业灌溉项目为润农名片,以节水灌溉装备、产品研发提升为补充,从工程设计施工及后期服务、运营管理,为客户提供全产业链服务。节水灌溉行业属于国家大力扶持的行业,随着国家多项政策的出台,国内节水灌溉市场规模迅速增加,节水灌溉行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市场前景广阔。受此预期推动,行业内不断有新企业加入,然而我国节水灌溉企业面临着规模普遍偏小、产业技术含量较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创新难等问题,较低的行业进入壁垒使得公司面临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应对措施:公司顺应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以发展数字农业为方向,深化创新驱动,培育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建成了一批行业肯定、客户满意的智慧农业建设项目,在智慧农业领域形成了一定的技术优势。公司将加大技术要求高、利润率高的智慧农业项目比重,提高公司持续盈利能力。经过在节水灌溉行业多年的积淀和市场开发运作,公司已成为集节水灌溉产品供应、节水工程设计施工及提供节水相关技术服务的综合性系统服务商。近年来公司的设计水平、研发实力、项目承接能力不断提高,业务链延伸和升级为业绩增长提供了新动力300152)。随着公司不断优化业务结构、技术创新、布局全国战略的实施,差异化竞争优势逐渐形成,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目前我国节水设备采购以及节水灌溉工程大多采取政府补贴方式,建设资金来源于国家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两部分,通过政府招标采购。随着我国节水灌溉规模快速增长,节水灌溉依靠政府补贴的模式将会逐渐退出,取而代之的是市场化运行,由农户或者农业龙头企业采取招标的形式选取节水灌溉企业来进行节水灌溉工程的施工,因此节水灌溉的成本将会越来越多地由农户或农业龙头企业承担。如果国家逐渐退出引导,节水灌溉设备生产企业将面临推广难度上升的风险。应对措施:公司深耕农业水利行业多年,始终将发展和创新视为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目前公司主要业务范围涉及高标准农田、农村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治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智慧农业各领域,涵盖从研发生产销售到工程设计咨询施工再到后期服务运营管理全产业链。公司品牌在行业内和客户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随着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种植模式的大力推广,公司将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更大市场。公司生产节水灌溉器材及设备所需的主要原料为聚氯乙烯和聚乙烯,属于石油化工产品,均采购于国内大型石化生产厂家。其价格的波动将对公司利润产生较大的影响。虽然公司不断通过技术升级,优化生产流程,扩大产能实现规模经济等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并且与原料供应商保持着较好的关系,但是若石油化工产品价格未来大幅上涨,将使公司生产成本上升,仍然会对公司产品销售和公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应对措施:由经验丰富的专业采购人员时时了解掌握国内外石油化工市场的变化,以期货理念管理调节原材料库存量;同时提高生产管理水平,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加强物资采购招投标管理,最大限度规避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随着公司营业收入的增长,伴随而来的就是应收账款的增加,尽管公司目前大部分应收账款账龄为一年以内,且公司主要客户是各地方政府且主要为中央财政专项资金,资金回收有保障,但随着工程项目的不断增加,项目质保金余额在不断增加,如果出现应收账款不能按期收回,将对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和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应对措施:近两年国家积极开展清偿中小企业欠款行动并加大专项资金管理力度,同时公司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加强对项目的风险评估、财务判断,争取把整个项目周期内的风险降到最低,实现良性循环;针对应收账款公司安排专人协调和催收,加强应收账款回收考核权重,以督促业务人员加大回款力度;针对账龄较长客户采取法律手段等方式降低资金风险。公司现有融资渠道良好,不会对公司正常经营造成影响。公司主营业务包括节水材料的生产销售和节水工程的施工。其中报告期内节水工程在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节水工程项目由于建设周期较长,在施工过程中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影响的概率较大,譬如材料指标不过关、设计图纸未及时提供、恶劣天气等。施工过程中由于管理上、设备上、工人操作上的问题,可能造成业务中断、财产及装备损毁,从而有可能影响施工进度。此外,由于工程施工多在露天进行,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虽然公司十分重视工程安全,建立了系统的工程安全管理制度,但如果上述风险发生,仍然可能对公司造成重大成本费用或导致重大损失。应对措施:公司多年在节水行业深耕项目管理经验丰富,且建立了系统的工程安全管理制度,从原料采购、生产、质检、运输、施工操作及流程等环节层层把关,强化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报告期内,公司承接的工程项目多为政府招标的节水灌溉工程,节水灌溉工程受政府政策影响大、施工周期长,牵涉到诸多方的利益,可能基于多项公司控制范围以外的因素而有所延误。虽然政府工程可靠度高,潜在风险相对较小,公司也不断完善自身的服务水平,但仍会因外力因素而发生工程项目延期的风险。应对措施:公司建立了工期预警制度,达到工期风险值的项目重点关注,专人跟踪,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公司有完善考核制度,旨在提高施工人员技术能力,合理范围内缩短施工周期,避免项目延期风险。公司从事节水材料销售和工程施工,对于下游农作物的增产有着密切的关联。尽管公司有着一套成熟的产品和项目质量管理体系,随着公司产能和施工规模和数量的不断扩大,如果公司的内部质量控制无法跟上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张,一旦公司产品或是工程质量出现问题将会影响到产品作用的农作物产量,进而影响公司的行业地位和市场声誉、降低客户对于公司的信任感,从而对公司的持续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应对措施:公司一直视产品质量为企业立足之本,由于严格执行了GB/19001-2016idtISO9001:2015、GB/24001-2016idtISO4001:2015标准及公司质量体系文件,使公司的采购、生产、销售、施工及服务等各个环节得到有效的控制,保证了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产品质量得到行业及客户的认可。
中信建投:未来民航市场有望保持持续增长 中国市场将是未来民航增速最快的细分市场
未来几年不回购、不分红,电商巨头大跌近30%!猴痘持续蔓延,世界卫生组织出手,这些公司积极回应
中国石油: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886.11亿元,中期股息每股人民币0.22元
中国石油: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886.11亿元,中期股息每股人民币0.22元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
本文由:意昂体育照明导光管采光系统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