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源商务区完工9成 打造地下“未来之城”

  光导照明系统     |      2024-09-11 18:02

  中广网成都8月29日消息(记者刘涛)记者从成都高新区获悉,成都高新区通过其官方微博“成都高新”对外透露,截至2012年8月,大源商务商业核心区地下空间主体工程已完工90%,目前正在进行主体收尾和安装工作,预计将于2012年年底前投入使用。

  天府新区大源商务商业核心区规划用地面积约1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约410万平方米,区内含办公建筑、商业建筑和公寓。由大源商务商业核心区统一规划建设的地下空间环形车道和综合管廊,是中西部地区第一个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工程,充分体现了“两化”互动、产城一体的发展理念。

  在成都正南方天府大道南延线西侧,是大源商务商业核心区所在地,地面上,一个个项目正在热火朝天进行施工。而在地底下,一座“新城”悄然诞生——据“成都高新”微博透露,截至2012年8月,大源商务商业核心区地下空间主体工程已完工90%,正在进行主体收尾和安装工作,预计将于2012年年底前投入使用。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大源商务商业核心区北部为绕城高速公路,与红星路南延线、元华路均设有立交出入口;大源组团商务商业核心区东临天府大道,西临站华路,北临天府一街,南临大源四线,四周均为现有城市道路,交通区位优越。

  在交通组织方面,大源商务商业核心区的地面将以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为主,体现慢行主导、公交优先的绿色交通理念。公交车、出租车均可通过地面道路便捷地进出核心区,与步行系统紧密衔接。而地下环道的主要功能是集散沿线各停车场的进出交通,通过地下道路系统解决内部主要机动车交通,地下车道只允许小型车通行,分车道接到楼座下每个停车库,实现了人车分离,交通便捷。

  据了解,全长约2800米的地下环形车道位于地下一层,建筑净宽11米,结构净高3.9米,其主通道为单向逆时针双车道加一条紧急停车道,环廊设有4进4出,共8条通达四周城市主路的出入口。与地块车库均设有连接车道。环道限高2.8米,车行环道内设计车速为每小时30公里。

  对于网友对地下空间的通风、照明、安全等问题的担心,上述项目的代理业主成都高投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问题早已纳入设计和建设范围。在消防方面,环形车道确定了安全合理的消防分区,设置消火栓系统,配备专用小型消防车,满足地下环道的消防安全。在人员疏散方面,规划在四个集中公共绿地以及地下环道与地下街交汇处设置六个下沉广场,成为地下环道人员的主要疏散场地。而在人防方面,地下环形车道是人防6级通道,将通过集约化整合区域人防工程疏散通道,进一步提高地下空间的疏散能力。

  至于照明方面,上述负责人表示,将在地下环道采用光导照明系统,把自然光线引入地下,每天至少可提供10小时的自然光照明,打破了室内必须依靠电力照明的传统观念,能源节省可达80%。

  据了解,大源地下空间“环境宜人、技术先进”的理念,将通过创新的“3+1”系统集中体现。这包括:3大系统——综合管廊系统、区域集中供冷系统、智能交通系统,1项实用新技术——光导照明技术。

  l综合管廊:主管廊全长约2800米,净高2.2米,位于地下二层,在环形车道下方,综合管廊容纳的管线包括给水、冷冻水、供电电缆、通信电缆、中水管线,分为两个舱,电力舱净宽2.2.米,水及通信舱净宽8.75米。 综合管廊整合排放市政管线,高效利用地下空间,打破了传统市政管线的条块化管理模式,同时也十分便于检测更换,不再反复开挖地面,采用现代化的设备监控手段,提高了市政管线的预控预警能力。

  l区域集中供冷系统:区内在公共绿地地下空间设置两处区域集中供冷站,一期日最大空调设计冷负荷为15000RT,采用电压缩制冷和冰蓄冷技术。供冷系统与传统的中央空调相比可节能35% ;减少装机容量,节省投资;环保性好;节省设备用房的占用土地和建筑面积,有利于建筑美观性的提高和有效空间的增加。并能有效平衡城市供电的巨大峰谷差。

  l智能交通系统:建立智能交通系统,满足区域内的绿色出行。市政系统立足交通为核心,以服务乘客为中心,设统一的监控指挥中心,搭建公交、地铁、出租车、小汽车和商业停车场等统一的信息平台,实施全面监控管理,实行运营管理的智能化。地下车道周边的地下车库,应用停车管理系统,大大缩短司机寻找车位的时间,降低尾气排放。

  l光导照明技术 在地下环道采用光导照明系统,将自然光线引入地下,每天至少可提供十小时的自然光照明,打破了室内必须依靠电力照明的传统观念,节省80%的能源。


本文由:意昂体育照明导光管采光系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