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在篮球场上空的裙房屋面,有600余平米绿化面积的屋顶花园,既充分利用空间,又带给人楼宇间自由呼吸的畅快。
建国之初的三年里,我市完成建筑面积12.23万平方米。1953年起,建筑规模逐步扩大,主要为公用事业建设。50年代的商业建筑多为砖木结构。60年代转入砖混结构。
田径场建于1951年,承办了很多有历史意义的重大活动。北侧的体育馆始建于1972年,1973年投入使用。
70年代初期,我市的商业建筑规模加大,改革开放之后更呈现出勃勃生机。80年代中后期,建筑设计水平有所提高,强调时代感和功能与艺术结合,还增加了防震功能。
1971年在原马号商场旧址上兴建,1988年,对前楼外装进行了装饰,呈现出古朴典雅的风格。
现在的万博广场所在位置,在上世纪70年代曾经是保定农业展览馆,建筑设计布局对称,形体高大,严肃庄重。
保定火车站曾经是建国初期修建的十大火车站之一。1975年,在原候车室基础上改建,后来塔楼上矗立起高大的钟楼。
1987年建成,是当时保定最大的商业建筑,由纺织大厦、商业大厦、贸易大厦组成。
时代的脚步迈入90年代,高层楼宇拔节而生。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以商业项目居多。2000年以后,新理念、新材料、新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在建筑中。
自1991年开业以来,方便百姓20多年,东西便宜,货品齐全,大概保定人都来这里买过东西。
看到中银大厦,会感觉年代很近。实际上它建于1997年,曾是当时保定唯一一家四星级酒店。
2008年,中国首座利用太阳能光伏玻璃幕墙与建筑相结合的建筑,在保定正式营业。
近十余年来,保定的建筑呈现出匠心独具的设计理念,蕴含着我们对这座城市乃至世界的想象,也象征着保定城市发展的无限可能。
2001年5月开业,集百货业态和超市业态为一体,是河北省屈指可数的大型现代化综合商厦。
2012年12月26日,保定东站开通运营。“京畿之门”与站房营造出厚重的历史感与蓬勃向上的时代气息。
巨力大桥是保定市第一座斜拉桥,号称“京南第一桥”,2013年5月31日正式通车。
2013年落成,主楼总高258米,是河北省第一高楼,也是河北省首个地标性超大规模城市综合体建筑集群。
茂业中心为经典的“BOX”造型,简洁大气,2014年开业,与对面的万博广场隔街相望。
2015年,中关村在京外设立的首个创新中心落成。这是一座建筑面积达6.2万平方米的双子座建筑。
2019年3月正式向公众开放,剧院沿东湖水岸顺时针舒展开,是保定文化地标的新亮点。
2019年开业,集时尚、文化娱乐、餐饮、商业、教育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被人们称为“保定三里屯”。
本文由:意昂体育照明导光管采光系统提供
